Page 61 - 内文
P. 61

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皋亭山饮食文化研究              055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ꨁ
               回。” 乾隆时期博学鸿词登科者赵信记载道:“内使龙茶宣赐回,班荆馆为
               使臣开。湖山景物家乡地,几度迎风唤笔来。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ꨂ

                   据《宋史》卷一一三《礼十六》载:“天圣后,大宴率于集英殿,次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ꨃ
               紫宸殿,小宴垂拱殿,若特旨则不拘常制。” 这就是说宋仁宗天圣(1023—
               1032)之后,一级大宴在集英殿举行,二级宴会在紫宸殿举行,三级小宴在垂
               拱殿举行。可见,临安班荆馆赐宴金使还算不得官方大宴,只是常规性的馆驿

               接待地。而在《宋史》《文昌杂录》《老学庵笔记》等文献中所载集英殿、紫

               宸殿宴请金国使者,则属于高规格的宫廷礼乐制度盛典。特别是在仁宗天圣
               后,宋朝御宴始为“酒九行”,即饮酒九行,而不再是“酒七行”,是为最
               高规格的国宴接待程序。《宋会要辑稿》礼四五之一二载:“(天圣)八年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ꨄ
               闰十月二十四日,宴近臣于太清楼。……教坊奏乐,饮九行。” 《宋史·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ꨅ
               十六》载:“天圣后……酒九行。” 也正是因为高规格的官方御宴重要性
               远胜于班荆馆的赐宴,相关历史文献材料的记载也更为详细。如《宋史·礼

               二十二》载:“(绍兴)十四年(1144)正月一日,宴金国人使于紫宸殿。文
               臣权侍郎已上、武臣刺史已上赴坐。自后正旦赐宴仿此。五月,金国始遣贺天

               申节使来。有司言合照旧例:北使贺生辰圣节使副随宰臣紫宸殿上寿,进寿酒
               毕,皇帝、宰臣以下同使副酒三行,教坊作乐,三节人从不赴。既而三节人从

               有请,乞随班上寿,诏许之,仍赐酒食。遇贺正,人使朝辞在上辛祠官致斋之
               内,仍用乐。”        ꨆ

                   频繁的人员往来,特别是高层次的南北使者间的官方宴饮酬酢,极大地加
               强了南北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。我们虽然没有关于班荆馆接待北国使臣宴

               饮食单的直接记录,但是据有关历史文献中南宋宫廷接待北国使臣的记载进行



               ꨁ《南宋杂事诗》卷四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               ꨂ《南宋杂事诗》卷七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               ꨃ〔元〕脱脱等: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,1977年,第2683页。
               ꨄ〔清〕徐松:《宋会要辑稿》第35册,中华书局,1957年,第1453页。
               ꨅ〔元〕脱脱等: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,1977年,第2683—2684页。
               ꨆ〔元〕脱脱等: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,1977年,第2811页。
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