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 - 内文
P. 36
030 “一带一路”与皋亭山
一是陈元赟(1587—1671),杭州余杭人,1619年为谋生求业,随客商东
渡扶桑,传授中国的书法、医术、武术和陶瓷技艺,并被日本汉学家誉为“日
本中古柔术之祖”;二是戴笠(1596—1672),字曼公,后法号性易,字独
立,杭州仁和人,1653年跟随一位广东番禺人,从江浙沿海东渡日本,传播中
医学,以及中国书画、篆刻艺术,被誉为“日本篆刻之祖”;三是东皋心越
(1639—1695),浙江浦江人,1677年左右从杭州东渡日本弘扬佛学,同时传
授中国书画、篆刻、琴学,被日本奉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、篆刻之父、琴
学之祖。
东皋心越,俗姓蒋,初名兆隐,法名兴俦,字心越,别号东皋、鹫峰野
樵、越道人、心越子等。东渡日本后以“杜多俦”或“越杜多”为名。明崇祯
十二年(1639)生于浙江金华府浦江县,8岁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,13岁起云
游江浙寻师访道,20岁在金陵(今江苏南京)天界寺参访了中国佛教曹洞宗寿
昌派中兴之祖——觉浪道盛。在一年时间里,心越日夜奋勉,奠定了作为曹洞
宗寿昌派的宗教基础。觉浪圆寂后,心越再次游历四方,曾参加闽浙一带抗清
复明斗争。30岁时,心越返浙,按觉浪遗命,在杭州皋亭山显孝寺(即南宋崇先
显孝教寺,宋代曹洞宗高僧真歇清了禅师奉南宋慈宁太后之命创建)参禅觉浪法
嗣、寿昌派第34代传人阔堂大文。两年后,继承阔堂的衣钵,成为曹洞宗寿昌派
第35代传人。觉浪、阔堂在金石书画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,至今在日本尚有
真迹留存,心越的文化艺术素养及技能深得两人的熏染。清康熙十年(1671),
受杭州永福寺住持的邀请,驻锡永福寺。在此六年期间,他广会文人墨客,谈佛
论道之余,交流诗、书、画、印以及古琴技法,从此艺僧之名广传天下。
清康熙十五年(1676),日本长崎兴福寺第四代住持澄一道亮仰慕心越之
名,邀请心越赴日。是年九月,心越离开杭州,登舶东渡,途经普陀,于十二
月底(1677)到达日本九州。关于心越东渡日本之原因,学界一则认为是因抗
清复明失败而避难日本;二则认为是立志传播宗教和弘扬汉文化。
心越抵达日本后,先住长崎兴福寺,后寓居江户、水户等地,以禅学、书
画、篆刻和琴学结交幕府和僧俗,求教者接踵而来,声名远播,特别受到水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