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 - 内文
P. 31
皋亭山与中外文化交流 025
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和出入杭州的主干道,可以说宋元时期的皋亭山完全融入
了沟通中西的海上陶瓷之路。
其二,宋元时期的杭州在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”中的指南针、印刷术的西
传过程中作出了特殊贡献。一是这两大发明的关键记录者是北宋杭州人沈括及
其著作《梦溪笔谈》;二是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和发明地均在杭州。地处
中外交通要当津的皋亭山,无论“四大发明”中的技术传播和输出,还是发明
者和记录者的活动,都是这场中外交流盛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其三,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中有三位都在元朝先后来杭州游历,即马
可·波罗(Marco Polo,约1254—1324)、鄂多立克(Odorico da Pordenone,
1286—1331)、伊本·白图泰(Ibn Battūtah,1304—1377)。另外,元顺帝
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黎诺里(Giovanni dei Marignolli,1290—1357)也曾
途经杭州。这四位旅行家都在他们的游记中,生动地记录了杭州的情况,并对
杭州赞美备至。尤其是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第一次向西方世界详尽地介绍了
杭州,这是杭州对外交流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。而来自北非摩洛哥的伊
本·白图泰通过他的游记第一个把杭州介绍给非洲人民。他们在中国的游历活
动及其记录的杭州见闻,或多或少与丁桥皋亭山的上塘河与沿途风情有关。
其四,宋元时期的杭州集聚了大批来自西方各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侨民,是
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。当时来杭旅游、经商或定居的西域人有犹太(时称
主鹘、朮忽)人、印度人、波斯人、埃及人以及土耳其人。人数最多的外国侨
民是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回族人,他们大多是伊斯兰教信徒,其次是西域各地的
基督教徒(元时称也里可温)。这些西域侨民出入杭州的主要交通路线之一无
疑是皋亭山麓的上塘河,尤其是南北交流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