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5 - 内文
P. 65
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皋亭山饮食文化研究 059
行之人的唱和之作,辑成《皋亭倡和集》,流传至今。
康熙年间(1662—1722),“皋亭之桃”早已成为杭城湖墅三胜景之一。
据《湖壖杂记·西溪皋亭河渚》载:“湖墅有三胜地,西溪之梅,皋亭之桃,
河渚之芦花。河渚芦花名曰秋雪,西溪之梅名曰香雪,则皋亭之桃亦可名曰红
ꨁ
雪、曰绛雪矣。或曰满家弄桂花,可名金雪。” 清代杭州地区,桃子的品种
有“早桃,俗名五月桃,最大。余若白桃、油桃、匾桃,并甘美。又有十月熟
ꨂ
者,名寒桃,仁和皋亭山特盛” 。寒桃也称香桃,味甜特脆,堪称珍品。清
人翟樊有《香桃》诗赞道:“皋亭比绥山,果食颇足豪。露桃十余种,一种价
特高。馨香过橘柚,齿颊风骚骚。降此更数珍,十月荐寒桃。” ꨃ
除桃子外,皋亭山杨梅久享盛名。早在南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五八《风
土·物产》中就有盛赞皋亭杨梅的记载:“旧载,杨梅石坞,今在烟霞岭瑞峰
寺之侧,金姆家者佳,东墓岭、十八涧亦盛,皋亭山产者尤甜。”明田汝成
《西湖游览志余》卷二四载:“杨梅,诸山多有之,而烟霞坞、东墓岭、十八
涧、皋亭山者,肉松核小,尤甜美。”明代江苏画家谢晋在《送呆上人住杭皋
亭山寺》诗中也称赞皋亭杨梅味道比其他地方的好:“闻说杨梅味偏胜,筠笼
ꨄ
ꨅ
满摘寄吟窗。” 明天启四年(1624),诗人李流芳 携家人隐居皋亭山桃花坞
山水最佳处,杨梅成熟之时,在雨中与山中僧人一起采摘杨梅,题《雨中喜山
僧摘杨梅至》诗曰:“一望山坳红紫堆,皋亭五月熟杨梅。家家火树垂千缬,
日日冰盘荐百枚。尚拟趁晴看饱去,却怜和雨摘将来。莫论风味如西碛,齿软
ꨁ〔清〕陆次云:《湖壖杂记》,见《西湖文献集成》第8册《清代史志西湖文献》,杭州出版
社,2004年,第46—47页。
ꨂ〔清〕郑沄、邵晋涵:乾隆《杭州府志》卷五四《物产二》,清乾隆四十九年(1784)续修刻
本。
ꨃ〔清〕朱点等:《东郊土物诗》,见《杭州运河文献集成》第2册,杭州出版社,2009年,第
815页。
ꨄ〔明〕谢晋:《送呆上人住杭皋亭山寺》,见朱宝华:《皋亭山游览诗文集》,中国文史出版
社,2015年,第94页。
ꨅ李流芳(1575—1629),字长蘅,一字茂宰,号檀园、香海、泡庵,晚号慎娱居士、六浮道
人,歙县人,侨居嘉定(今属上海)人。明代诗人、书画家。万历三十四年(1606)举人。晚
年隐居皋亭山桃花坞。诗文为“嘉定四先生”之一,绘画为“画中九友”之一,篆刻为“三才
子”之一,享有诗、书、画、印俱佳和诗、书、画三绝的称誉。著有《檀园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