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 - 内文
P. 24

018  “一带一路”与皋亭山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ꨁ
              “何 ( )店”在明志中称为“何衢店” ,“汤镇”即今乔司,“赭山”今
              萧山赭山。

                  蔡官人塘河今称备塘河,其流向:南起头桥,过打铁关,穿绍兴路,经姚
              店铁路桥,向东北流去,经笕桥、丁桥,后入余杭境内。宋代蔡官人塘河的主

              要作用在于沟通笕桥、丁桥皋亭山地区的南北水系,为当地农田水利、运输及
              饮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
                  关于宋代上塘河的第二条主要支流赤岸河,据《淳祐临安志》记载:“赤

              岸河,在赤岸南,自运河入,通高塘、横塘诸河。”需要指出的是,赤岸河自
              上塘河向南流向高塘、横塘诸河,同样必须经过皋亭山麓的丁桥古镇。
                  北宋末年,因钱塘江水道改变,江潮自海门过赭山后忽而向北,冲击沿江

              的岩门、白石(今乔司附近)等地,甚至浸及临平赤岸(即丁桥皋亭山麓之赤

              岸),不仅危及下塘河沿岸数十里农桑沃野、田地家产,而且将导致上塘河中
              断,直接损害漕运命脉。为此,宋廷急令下诏在临平一带修筑石塘,以阻江潮

              冲击,维护了以上塘河、下塘河为主干的城外运河体系。
                  南宋定都杭州后,江南运河的地位更是上升到国脉所系。南宋江南运河进

              入杭州的主航道仍然是由崇德县(今桐乡市)石门镇折向长安镇(今属海宁
              市)入上塘河,取道临平、丁桥皋亭山麓进入杭州。

                  总之,南宋一代,江南运河从吴江平望到杭州段已经形成东、西两条河道
              进入杭州。东道由经嘉兴、崇福(今属桐乡)到杭州,即上塘河;西道经湖州

              菱湖至塘栖入杭州。东道水源主要靠太湖、钱塘江和西湖;西道则依太湖水、
              苕溪水和西湖水。江南运河所经区域为杭嘉湖平原,这里是南宋粮食、蚕桑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ꨂ
              重要产区,当时已有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 的民谚。南宋政权正是依赖运河网
              络,把这一带的物资集中到了都城临安(今杭州),成为其保障军政物资供需
              的交通生命线。不过,宋代江南运河进入杭州的东西河道,上塘河始终是漕运

              干道,其地位远超西道。同时,南宋官方的南北交通干线——水陆驿道也以上

              ꨁ《武林掌故丛编》本《西湖游览志余》卷二一《委巷丛谈》中作“河 店”。
              ꨂ〔宋〕范成大:《吴郡志》卷五〇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