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1 - 钱塘江医药
P. 61
第三章 明清时期钱塘江医药
重视顾护胃气。胃气,通常指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。“钱塘医派”根据《内
经》“五脏六腑,皆禀气胃”及“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”之说,认为仲景在
《伤寒论》中非常重视胃气在外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。
注重以经解经。“钱塘医派”都是医家中的复古派代表,因此在研究《伤
寒论》时注重“以经解经”是他们的一大学术特色。张志聪在著《伤寒论宗印》
时就采用“以经解经”的方法,他在该书凡例中说:“注释参讨本经文义,杂引
《灵》、《素》诸经,只期理旨详明,不贵文辞藻艳。”在晚年其“以经解经”
的态度更笃,正如他在《伤寒论集注》凡例中所说:“注解本论,必明仲祖撰论
之原,方为有本。其序有撰用《素问》、《九卷》、《八十一难》、《阴阳大
论》、《胎胪药录》之说。……由是而才识之士,须知仲祖撰论,本《灵》、
《素》而补其未尽,必于《伤寒》原序玩索有得,后观本论集注,始无间然。”
学术推崇成氏。自金·成无己开始注疏《伤寒论》全文以来,有关《伤寒
论》的注解著作大量涌现,不但使得经义渐明,也促进了中医理论上、临床上的
提高和发展。“钱塘医派”对《伤寒论》的研究除在《伤寒论》的编次基本上沿
袭成氏之外,在条文的注解上也继承发扬成氏的学术思想,在某些条文注解上虽
然文字不同,但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。
见解独特全面。
文字训诂校勘。在“钱塘医派”之前,研究《伤寒论》的注家大都不通朴
学,于小学训诂考据证实之学未谙,因而多师心自用、穿凿附会之谈,甚至改字
解经,任意编撰,这就更增加了解读《伤寒论》的困难,可以说在《伤寒论》训
诂考证方面几乎是空白。“钱塘医派”比较重视这项工作,如张志聪在《伤寒论
集注》凡例中指出:“其新旧刊本,正文中有增一字者,有减一字者,有文法虚
字各别者,有句读法不同者,有一节分为二三节者,有重出不作衍文者,今悉详
确校正,当以兹刻为定本。夫垂世之书,理宜画一,犹四书五经,不容稍殊一字
也。”由于他们大都身为儒医,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这方面技术,因此开展工作也
较顺利。
通俗善解难点。
注意病症鉴别。对《伤寒论》中某些在临证时容易混淆的病症,“钱塘医
派”也做了详细的鉴别分析。张志聪在《伤寒论集注》凡例中专门叙述。
注释《金匮要略》的特色和贡献:
知难而上注金匮。《金匮要略》原书早已散佚,到了宋代,才由翰林学士
王洙在馆阁蠹简中发现出来,虽经林亿等校订,其中残缺错误之处很多,较《伤
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