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2 - 钱塘江医药
P. 62

杭州全书·钱塘江丛书  钱塘江医药文化


              寒论》尤为难读。所以历来注《伤寒论》者不下百数家,而注《金匮要略》的仅
              数10家,尤其在清以前,仅只有明赵以德一人而已。对于这一点,“钱塘医派”
              中的代表人物张志聪有深刻认识。他“殚思竭虑,节序几忘,会神聚精,食寝俱
              废”,历经“菊英含露,桂子遣风,梅影在窗,寒威入户”之磨难,终于完成了

              《金匮要略注》一书十多万字。书成后,当学生问起“《金匮》较《伤寒》易
              否”时,张志聪深有体会地说:“《伤寒》故难,《金匮》更不易。”正因为张
              志聪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,才使他在注释《金匮要略》时取得较好的成就。
                  杂病辨治用经气。张志聪在注释《伤寒论》“六经”时用标本中气之说,而
              在注释《金匮要略》时则运用经气之说来辨治杂病。
                  引经注经特色明。张志聪注释医经明显的特色之一就是以经注经,在注释
              《金匮要略》时也不例外。首先是援引《内经》来解释。张志聪认为《金匮要
              略》的“阐《素问》之未尽,述《灵枢》之已言”。他在疟论篇中说:“以上五
              章,于《灵》、《素》疟论少有异同,盖仲祖篡《金匮玉涵》以补《内经》之

              遗,而并立救治之法也。”其次是《难经》。张志聪认为,《金匮》一书是仲
              景补《内经》等不足而著,他说:“盖仲祖著《金匮玉涵》,以补诸经之未尽
              也。”在以经解经中,张志聪还特别注意鉴别。同时,他还特别强调与《伤寒
              论》的相互引证。应该说《伤寒论》与《金匮要略》原为一书,再加上张志聪认
              为《伤寒》六经可统治百病,所以他在注释《金匮》时常用《伤寒》条文来相互
              印证。
                  注释依据重临症。更难能可贵的是张志聪在注释时能依据临症实际,对某些

              条文的解释能突破诸家之说,使之更切合临症。
                  见解允正且独特。张志聪的名儒医,像他所注释的其他医学经典著作一样,
              在注释《金匮要略》时也发挥了儒家的“允正”的风格,有些甚至颇有独特见
              解。
                  编注方式务实。张志聪认为《金匮要略》书名即是“以要而不烦,概括大
              略,故运气类多简约而字意极渊深”。故他“惟探讨理文,不以藻饰章句”。
              说明他在注释《金匮要略》时比较注重读法,此外,张志聪还能在当时“乾嘉学
              派”未兴起的情况下做好校勘工作。
                  具体论治有新法。《金匮要略》是论述杂病的专家,不像《伤寒论》那样

              治法依据六经辨证而有规律可循。张志聪除用“经气学说”辨证论治外,还针对
              具体情况进行分析,从而提出正确的治法。在他论述汤剂的作用时说:“邪入之
              有次第,而汤剂之亦有浅深。”如治疗腹满一症,《金匮》有数方,如何运用,


              50
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